时间:2025-04-23 15:28:19
在太行山麓的苍松翠柏间,西柏坡培训基地创新打造的"三味课堂"正以其独特魅力,让党性教育焕发新的生机。这里没有枯燥的说教,而是通过"土味"体验、"真味"感悟、"党味"淬炼,让学员在身临其境中完成思想的洗礼和党性的升华。
"土味"课堂让教育扎根大地。学员们住农家院、睡土炕头,与老乡一起推碾子、挑扁担。在"同吃同住同劳动"的三同教育中,来自省直机关的张处长第一次学会了分辨谷子和黍子:"手心磨出了水泡,才懂得'艰苦奋斗'四个字的分量。"培训基地还复原了西柏坡时期的"支前"场景,学员们推着独轮车运送"军粮",在汗水中体会"人民就是江山"的深刻内涵。这种带着泥土芬芳的教学方式,让党性教育接了地气,更添生气。
"真味"课堂用真情触动心灵。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,学员们围坐在当年的木凳上,诵读毛泽东同志"两个务必"的原文;在革命文物展柜前,打着32个补丁的棉被让不少学员红了眼眶。培训基地创新开发的"红色家书诵读"课程,让学员用方言朗读革命先辈的家书。"念到'革命成功再团聚'时,我的声音都在颤抖。"来自南方的李科长说。这种直击心灵的感动,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。
"党味"课堂以实践锤炼党性。培训基地设置"民主生活模拟会",学员围绕"新时代如何保持'两个务必'"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;在"廉政情景实训室",学员们要处理"工程招标""亲属请托"等现实考验。最受欢迎的是"赶考之路"体验教学,学员们背着行军包徒步5公里,在终点撰写"新时代赶考答卷"。"这不是简单的体能训练,而是一次党性的'体检'。"带队导师如是说。
西柏坡培训基地的"三味课堂",犹如一剂良方,治好了党性教育中存在的"虚浮症"。在这里,学员们通过"土味"接了地气,通过"真味"强了底气,通过"党味"树了正气。这种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培训模式,正在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当一批批学员带着泥土的芬芳、思想的收获离开时,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一段难忘的记忆,更是一颗永远鲜活的初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