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二维码课程咨询:13663110508

西柏坡培训 | 重走“进京赶考路”,践行初心使命的沉浸式课堂

时间:2025-04-21 13:55:28      

  第一章 凌晨四点的电报声

  太行山深处的夜色还未褪去,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油灯突然亮起。42岁的某市招商局局长陈志远摸出手机想看时间,却发现屏幕上跳出一条陌生短信:“1948年11月23日,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,限你部两小时内完成粮草调配方案。”

  这不是恶作剧——他正躺在军委作战室的土炕上,枕边放着泛黄的《淮海战役后勤部署图》。三天前,他带着“应付廉政教育任务”的心态来到西柏坡,却在领取粗布军装时被没收了所有电子设备。“从今天起,你是‘华野后勤部副部长’。”教官的话让他哭笑不得。

 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,陈志远看到同组的开发区主任老李正蹲在院角研究独轮车。月光下,车辕上刻着一行小字:“每车350斤,推够30里才够一个连吃一天。”他突然想起上周推脱不掉的那箱茅台——那一刻的侥幸,此刻化作独轮车把上的一根木刺,狠狠扎进掌心。


  第二章 七届二中全会的“特殊列席者”

  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木椅比想象中更硬。当陈志远在第17次调整坐姿时,屏幕突然亮起——这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“全息会议”。毛泽东的湖南口音在梁柱间回荡:“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……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……”

  “这不是在说我们吗?”坐在后排的90后镇长小林捅了捅同伴。就在上周,她刚把某企业送的购物卡交给纪委,却被人笑称“不懂变通”。全息影像中,周恩来指着墙上的《六条规定》:“禁止给领导人祝寿,禁止用领导人名字作地名……”小林突然举起手机拍下这幕,却发现镜头里只有斑驳的土墙。

  最震撼的环节在傍晚降临。每人领到一个搪瓷缸,要求写下“最想扔掉的不良作风”。陈志远盯着缸底映出的脸,想起那个收了企业“咨询费”却自我安慰“行业潜规则”的下午。当他的纸条“习惯性接受企业安排”被投入火盆时,火光照亮了展柜里毛泽东打补丁的睡衣。


西柏坡培训


  第三章 推独轮车的副市长

  “支前路”的碎石咯得脚底生疼。陈志远和某省厅副厅长王建军搭档推车,车上沙袋标注着“小米200斤”。山路转过第三个弯时,王建军突然开口:“上周我拒了老家亲戚的工程请托,老爷子现在还不接电话。”

  前方传来争吵声——扮演“国民党特务”的教官正在利诱学员:“把粮车交给我们,金条马上送到府上!”文旅局科长小张下意识摸向口袋,却只摸到粗布衣里的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手册。当全员选择“宁饿死不资敌”时,山道上突然响起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的合唱,混着真实的汗水和虚构的硝烟。


  第四章 土地改革中的“阳光法案”

  在西柏坡土地改革展馆,一组数据让所有人沉默:1947年,贫农分得土地后,北庄村农民王二喜主动退还多分的半亩地,理由是“村东头李寡妇家娃娃多”。

  “这不就是最早的财产公示制度吗?”纪委监委的小刘脱口而出。他们正在模拟“新时代土地纠纷调解”:某企业欲低价征收农田建度假村,村民要求公开补偿方案。扮演镇长的陈志远突然想起去年那个烂尾的开发区项目——如果当时能像西柏坡工作队那样挨家挨户按手印确认,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集体上访。


  第五章 星空下的“赶考”答卷

  结业前夜,学员们在打谷场上席地而坐。银河下,85岁的支前模范赵金锁老人颤巍巍打开布包,里面是75年前没送出去的千层底布鞋:“俺娘纳了三天三夜,说等解放军进城时送给毛委员……后来听说他们穿着草鞋进了北平城。”

  陈志远接过布鞋时,发现鞋底用红线绣着“考”字。手机突然震动,是三天前的短信有了回复:“你提交的虚拟粮草方案超额完成12%,但未考虑民工口粮短缺问题——革命不是请客吃饭,廉政不能忽视细节。”

  返程大巴启动时,教官塞给每人一个锦囊。陈志远拆开,里面是张泛黄的《进京赶考注意事项》:“第一条,皮鞋里要垫草鞋;第二条,宴请菜单需经炊事班审核……”他突然笑出声,笑着笑着却红了眼眶。


  【这不是终点,而是“赶考”的起点】

  当327名干部在西柏坡的星空下重新学会走路,

  当独轮车的辙印变成权力运行的警戒线,

  当七届二中全会的木椅成为作风建设的体检台,

  你,准备好接过那辆载满民心的小推车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