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-01-12 09:22:38
1938年7月,侵华日军踏上了江西湖口的土地,与湖口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。1943年,新四军第五师派遣敌后武工队和挺进十八团进驻湖口,在湖口、彭泽边界地区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。
1944年2月5日,以敌后武工队的15人为骨干,在棠山、流泗、大城等地发展了33人,在棠山成立了彭湖联防大队。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,但它是湖口县武装力量的起点,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,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,一度扩大到300多人。
湖(口)彭(泽)交界处的小孤山,也叫望夫山,地势险要。日军在此建立了据点,并设置了严密的防御设施。这个据点对沿江活动的新四军和游击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。为了消除这一威胁,1945年4月,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和彭湖联防大队决定联手攻打小孤山。
5月2日,挺进支队在山下埋伏,监视日伪军动向;同时派出彭湖联防大队的15人战斗小组,化装成“苦力”,携带工具前往小孤山,为据点里的日军“修整”工事。在敌人放松警惕之际,他们迅速切断了据点的电话线。随后,战士们包围了敌人,发起了突然袭击,仅用十几分钟就消灭了守敌,并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。
一个星期后,日军调集了大量兵力,企图夺回小孤山,但遭到了江南挺进支队和彭湖联防大队的顽强抵抗。敌人多次冲锋都被击退,数十人死伤。最终,敌人指挥官被击落马下,日军被迫撤退。
这次战斗的胜利不仅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,端掉了小孤山据点,还为湖口县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。
来源:人民政协报